- 耿晓兰;罗海丹;
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也为社会各层面带来更广泛的参与机会和福祉增长。本文利用2011—2021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各省统计年鉴等公布的面板数据建构理论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通过指标建构来测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共同富裕程度,并探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鉴于此,文章提出了鼓励大众创业、健全劳动力市场、优化人力资本、补齐中西部地区短板等相关政策建议,为现阶段提高收入水平、缓解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俊梅;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推动大数据成为经济管理领域的主流应用资源。大数据技术凭借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等多元功能,萃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决策者制定决策提供支持,助力实现科学化管理。本文聚焦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基于经济管理领域,分析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现实应用价值,结合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等不同维度探究大数据分析统计方法的实际运用,通过案例讨论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实践应用。
2025年14期 No.108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琳琳;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正以迅猛之势改变着各领域的运行模式,税务管理领域亦不例外。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其税务管理的规范化与高效化对于保障公共服务质量以及财政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信息化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信息安全隐患以及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税务管理效能的提升。鉴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信息化对事业单位税务管理的影响,剖析当前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信息化的创新路径,以期提升事业单位税务管理水平,契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2025年14期 No.1082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文娟;常荔;
本文聚焦于新型研发机构薪酬激励模式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研究。首先阐明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背景及其重要性,继而从薪酬激励模式的构成要素入手,剖析不同薪酬激励方式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探讨了薪酬激励模式在激发员工创新动力、推动知识共享与团队协作、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如激励过度或不足、激励方式单一等。基于我国相关政策,提出优化薪酬激励模式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员工的创新行为,提升机构整体创新能力。
2025年14期 No.108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薇;
金融高频交易数据的统计特性研究正推动金融计量学理论框架革新,其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对传统假设构成结构性挑战。本研究借助时频解析技术,揭示了高频数据的长记忆性本质,发现微观尺度下赫斯特指数系统性偏离随机游走基准,这种非稳态持续效应与波动率聚类的分形特性共同重塑了市场微观结构认知体系。结合小波变换与谱分解方法,证实价格异动传导机制源于流动性分布的动态演化,莱维跳跃成分的非对称分布规律则动摇了经典扩散模型的解释基础。通过拓扑网络耦合建模突破传统均衡分析局限,构建了流动性冲击的路径依赖模型,并创新性提出基于尾部风险识别的脆弱性预警框架。在方法论上,时变衰减因子的工程化应用实现了微观噪声与信息成分的精准分离,其技术突破源于对高频信号瞬态特征的时频纠缠解析,为构建抗干扰预测系统提供了算法支撑。研究不仅指出了传统计量工具在微观尺度下的理论缺陷,更揭示了复杂系统范式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新路径,为数字金融时代的风险管理提供了认知论层面的范式转换依据。
2025年14期 No.1082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殷利勇;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平台经济与制造业作为关键产业,其技能需求发生深刻转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平台经济聚焦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互联网运营,强调创新思维;制造业侧重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工业网络运维,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二者在数字素养与跨学科协作方面存在共性需求。然而,当前教育体系存在课程陈旧、实践脱节问题,职业教育面临师资与设备瓶颈,企业培训则呈现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等弊端,导致人才培育与行业需求适配度较低。为此,研究提出协同发展路径:政府需强化政策引导,推动校企合作与标准体系建设;教育体系应深化专业改革,强化产学研协同;企业需创新培训模式,构建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通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建立协同创新联盟,促进跨行业知识共享与资源整合,为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2025年14期 No.108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璐殊;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文旅融合作为一种创新发展模式,成为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域作为乡村发展的基本单元,其特色酒店集群作为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县域特色酒店集群不仅能为游客提供独特住宿体验,还能深度融入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带动乡村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效益的协同提升。基于此,本文聚焦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特色酒店集群,探讨其产业价值与运营模式创新,并提出精准定位市场打造特色主题品牌、强化产业协同构建全域旅游生态、创新营销方式拓展多元客源渠道以及提升服务质量塑造优质品牌形象四大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5年14期 No.108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瑞峰;
本文聚焦安徽农业数字化转型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首先阐述安徽农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包括政策支持情况、数字化技术应用状况。接着深入剖析农业数字化转型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涵盖技术渗透、组织变革以及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以安徽某粮食主产区为例开展实证分析,发现农业数字化投入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指出,安徽农业数字化转型在提升粮食生产效率过程中面临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才短缺、产业链不健全等挑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数字化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和引进人才、健全产业链等提升路径,以期为安徽农业数字化转型及粮食生产效率提升提供参考,助力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保障。
2025年14期 No.108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雨;
本文通过构建贵州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及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三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研究显示:2014—2023年,贵州省区域经济稳步增长,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先增长后波动;三系统的耦合度总体保持较高水平;耦合协调程度由轻度失调发展为良好协调。
2025年14期 No.108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雯;谢清先;
区域协同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提,更是促进陕西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剖析了陕西黄河流域各县市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并结合各地成功经验,指出现存问题,进而提出陕西黄河流域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陕西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奇樊;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进程中,高速公路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运行和区域发展的作用愈发显著。伴随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收费政策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通过收集与分析相关数据与文献,探究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据此提出不同地区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的政策优化模式,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群媛;
本文以合肥文旅融合发展为研究核心。2024年国内旅游数据充分印证了文旅融合的重要性,而合肥坐拥独特资源优势,其发展潜力却尚未充分释放。文章首先阐述文旅融合发展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接着分析合肥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优势及成效,同时指出当前存在包括资源整合开发不足、市场主体活力弱、科技赋能水平低、体制性障碍尚未破除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强化顶层设计、以业态创新增强内生力、以数字技术创新外驱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等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合肥依托“科创+文化”优势,通过系统性举措有望突破瓶颈,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跃升,在全国文旅市场树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年14期 No.1082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闪闪;张艳艳;
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是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战略举措。交通枢纽作为区域经济的关键节点,其功能发挥直接影响区域经济运行效率与发展质量。南阳作为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其交通枢纽地位的强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具有多维性,既包括促进要素流动、优化产业布局等正向效应,也面临交通基础设施协同性不足、交通枢纽经济功能单一等挑战。本研究基于交通枢纽型经济发展优势,分析南阳交通枢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优化路径,以推动实现南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14期 No.108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冬纯;李晓峰;
国家高度重视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布局,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广深“双城”战略合作对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发挥两地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比较优势,可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减少同质化竞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本文在阐述推动广深双城”联动、助推“双区”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经验,分别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建思想文化生态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2025年14期 No.108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婷;
本文研究提出,新质生产力对湖南省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具体表现为:科技创新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模式创新加速外贸转型进程、产业链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生态。当前发展面临技术创新动能薄弱、数实融合深度不足、产业链协同机制滞后、高素质人才储备短缺等结构性矛盾。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以下路径突破发展瓶颈:强化技术创新源头供给,夯实外贸发展技术根基;深化数实融合应用赋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健全产业链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外贸发展整体效能;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引进,构建智力支撑体系。通过上述举措,能够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驱动潜能,为湖南省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025年14期 No.108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耀明;刘萍;万文兵;陈姣;
海南自贸港极简审批制度改革面临多重风险,包括“多规合一”可能引发的立法立规失当风险、“试行”过程中潜在的试错风险、“授权”后被授权者治理能力不足风险、社会信用缺失对市场主体注册信贷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管控不力带来的廉政风险。基于此,海南极简审批改革需立足风险客观性。在理论层面,强化风险等级管控设计;在实践层面,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分阶段推进策略;在实施路径上,开展“技术—清单—政策”协同治理。海南自贸港极简审批制度改革风险的有效管控经验表明,重大制度创新必须在尊重实践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变”与“稳”的辩证关系。
2025年14期 No.1082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笑宇;
近年来,绿色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制造业企业在实施绿色项目时仍面临投入成本较高、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不健全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完善法律体系、健全配套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对策,以期为制造业企业在绿色金融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珊珊;
数字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正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贸易效率、优化贸易结构,推动国际经济贸易转型并深刻重构其发展逻辑。然而,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同时暴露出数字鸿沟加剧、规则滞后性凸显以及治理体系碎片化等问题。应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推动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使其更好地契合国际经济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构建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为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年14期 No.108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润洁;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平台数据要素流通对国际贸易效率的影响愈发凸显。本文系统分析了跨境电商平台在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及共享交易等环节的流通现状,发现技术革新推动了数据采集范围的扩展、存储模式的创新、传输安全的升级以及共享交易模式的多元化。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效率在信息搜寻、匹配及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因技术应用显著提升。研究揭示,数据要素流通与国际贸易效率之间存在协同演化关系,技术创新驱动二者共同发展,价值创造形成耦合效应,制度环境实现协同适配。为进一步优化数据要素流通机制以提升国际贸易效率,本文从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国际标准协同以及提升企业数据应用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和国际贸易效率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涂翰南;
2023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共建“空中丝绸之路”谅解备忘录,中哈民航业合作持续深化。政策框架的构建、民航基础设施的优化以及跨境人员流动规模的扩增,形成了中哈民航领域合作的基础支撑。市场发展与行业需求增长为两国民航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在共建“空中丝绸之路”背景下,双方可在政策对接、产业供需对接、枢纽共建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为探索两国民航业发展前景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秋瑾;
本文聚焦沿边开放背景下广西—东盟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问题,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化实施的契机,系统分析广西—东盟产业链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及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内在逻辑。通过梳理广西在跨境产业合作、物流通道建设、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实践案例,提出以产业协同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赋能与绿色转型为核心的战略路径。研究表明,在RCEP框架下,广西通过强化规则对接、创新合作模式与完善保障机制,可显著增强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为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夏菲;
广西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同时享受到政策以及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种种红利,在数字贸易发展进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如政策协调欠缺、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还面临着贸易壁垒以及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本文对广西数字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从多个维度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并且提出与之匹配的发展路径。研究提出,广西需持续强化区域之间协调互动,以此来构建起数字贸易协同发展的完备系统,从而有效提升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力,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14期 No.1082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庆华;
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传统销售企业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以“数字场景重塑”为研究背景,深入探讨其对传统企业营销体制与模式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剖析数字化进程中营销逻辑转变的内在动因。研究发现,传统企业在市场和产品端呈现出与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相悖的状况。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对策,包括借助数据精准进行市场定位、推行前瞻性创新方案、构建高效用户响应系统以及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旨在助力传统制造业塑造契合新时代特征的销售理念,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年14期 No.1082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晓南;
数字经济时代,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图书馆市场竞争态势,剖析其竞争特点与影响因素。通过研究资源禀赋差异、需求多元化以及技术变革等因素对图书馆竞争的作用,揭示图书馆差异化运营的必要性。并从成本收益、市场细分、品牌建设等经济学视角,提出图书馆差异化运营策略,包括资源特色化配置、服务个性化定制、营销精准化实施等。研究表明,实施差异化运营策略有助于图书馆在数字经济市场中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2025年14期 No.1082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小剑;
本文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深入剖析国有企业集团融资风险管理现状,指出在融资结构、风险意识、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成因分析,从宏观经济环境、企业自身治理及金融市场发展等维度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涵盖优化融资结构、强化风险意识与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治理与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外部监管与合作等。同时,结合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案例,验证策略有效性,为国有企业集团提升融资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助力其稳健发展。
2025年14期 No.1082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囡;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信息技术更新迭代提供了坚实基础,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建筑施工企业积极引入先进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成本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更有效地将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聚焦于数字化转型与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关系,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面临的困境,并从管理机制、成本核算、监控预警、管理流程等多维度提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策略,以期为相关企业开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娇;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市场主体逐渐认识到将信息技术融入经营过程的重要性,这为信息服务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财务与业务长期分离,现代服务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面临多重挑战,致使预算管理的效能难以充分发挥。本文对业财融合和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多个视角提出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以期为行业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龚薇;
全过程造价咨询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具有关键意义,其通过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助力提升项目经济效益。本文深入剖析全过程造价咨询的价值,指出存在前期介入不充分、信息传递不及时以及人员能力欠缺等问题。基于此,探讨目标导向、协同作业和动态调整等应用原则,提出搭建数据平台、优化合同条款以及提升人员能力等具体举措,以期推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效能升级,为项目全周期顺利实施提供系统性支撑。
2025年14期 No.1082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晓伟;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围绕企业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模式展开深入剖析,旨在为企业搭建科学、系统的数据资产管理框架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文章首先详细分析了数据资产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方式,涵盖按来源渠道和在价值链中的作用进行的划分。随后,探讨了数据资产会计确认的必要性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资产会计确认框架设计,包括初始确认标准、后续计量考量因素以及减值与报废处理机制。研究成果对提升企业数据资产管理水平、增强财务决策科学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2025年14期 No.1082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慧娟;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内部控制建设、防范财务风险意义重大。本文详细阐述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政策背景与重要性,深入剖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控的现状,并从控制目标、总体思路、应用过程等维度开展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设计,以推动单位内部控制不断优化。通过构建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将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融入内部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财务支出合法合规、财务数据安全完整,进而全面提升单位内控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能力。
2025年14期 No.1082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俊亭;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宏观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构建契合自身特点的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本文深入剖析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在预算绩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平衡计分卡(BSC)框架下,构建了符合高职院校特征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绩效评价的举措,意在提升资金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益。
2025年14期 No.1082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红革;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企业所得税汇算中应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多重意义,包括减轻企业税负,为企业资金再投资、研发投入及改善员工福利提供支持;促进企业创新发展,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助力新兴产业发展,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纳税遵从度,推动企业完善财务管理与税务核算体系。其次,分析了应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的注意要点,涵盖政策适用条件,涉及行业、地区及企业类型限制;政策执行期限,企业需关注政策时效性及动态变化;政策申报流程,包括准备相关材料、提交申请及税务机关审核等步骤。最后,强调企业应提升税务管理能力,适应政策变化,实现自身发展与政策导向的双赢。
2025年14期 No.1082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玲;
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强化财经纪律约束、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2023年2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为财会监督体系建设和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完善进行了顶层设计。本文以S单位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了其落实该意见相关要求、加强财会监督建设的举措,并借鉴其他事业单位经验,从转变财会监督理念、构建财会监督协同机制、打造全过程财会监督体系三个方面,探究了事业单位加强财会监督的路径。
2025年14期 No.1082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倩;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推动国有企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传统相对松散的财务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大型集团化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财务管理需进一步探索革新路径,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财务共享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管理模式创新,它不仅能助力国有企业实现资源优化共享,还可推动国有企业财务实现集中管控。然而在实际推行中,国有企业财务集中管控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国有企业财务集中管控的重要性与现存问题,并积极探究应对策略。
2025年14期 No.1082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嘉铭;侯翠平;
本文基于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以审计报告谨慎性作为审计师谨慎性的代理变量,以沪深两所发布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为准实验场景,研究上市公司披露行业信息对审计师谨慎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行业经营信息的披露可以显著提高审计师的谨慎性。研究结果为监管部门推行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审计师在上市公司披露行业经营信息形势下做好审计意见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4期 No.1082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文清;
会计与审计都是基于企业经营活动履行职责,二者在工作目标、依据等方面存在关联,推动二者协同对企业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剖析了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相互依存、互补的关系,以及二者结合在保障经济活动合法性、提高会计资料真实性、促进企业管理与效益提升、完善内部控制和提高治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接着,深入探讨了协同运行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督协同理念落后,导致信息不畅、目标不明;信息化水平不足,阻碍数据共享;监督结果整改追责无法落实,影响监督作用发挥。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协同运行机制的对策,如明确协同运行目标、企业领导给予重视与支持、重视监督结果整改与追责、不断优化协同运行机制等。通过构建协同运行机制,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实现健康发展。
2025年14期 No.1082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海超;李静;
本文通过剖析新时代管理会计的内涵和特征,阐释了其在企业管理决策支持、资源配置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当前管理会计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提升管理会计应用的举措,涵盖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财务信息系统、优化组织结构以及推进业财融合创新等方面。以期为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2025年14期 No.1082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春花;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既是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围绕内部运营资金展开规划、协调、控制与监督的管理事项,与集团企业自身经营效率、稳定及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优化,企业现代化发展机制的健全,整体经营管理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通过不断强化资金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抵御能力,使得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以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方式为研究对象,在掌握资金管理相关含义基础上,重点分析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其相应解决方案,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14期 No.1082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柳清;
在绿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人才供需错配与管理机制效能不足等问题。本文系统研究绿色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与趋势,包括阐述绿色产业经济内涵、分析其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明确人才管理价值,提出加强人才招聘储备及构建培训体系等策略,并探讨人才需求高端复合化、管理模式数字化革新、管理体系全球化协同等发展趋势。
2025年14期 No.1082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欧阳萍萍;
本文从宏观视角探讨政府研发投入对高校科技人才结构的影响,聚焦“挤出效应”与“杠杆效应”。分析了研发投入通过降低研发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人才集聚等影响高校科技人才结构的机制,阐述其“杠杆效应”在推动高校科研创新、优化人才结构、促进成果转化方面的体现,以及“挤出效应”在政策设计、执行偏差、高校自身因素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及成因。最后提出优化政策设计、加强政策执行、高校加强自身建设等建议,以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结构优化。
2025年14期 No.1082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媛媛;肖天舟;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呈现出人才需求结构多元化、能力要求复合型等特点,而当前高职院校面临定位模糊、课程传统、合作浅层等挑战,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论与认知弹性理论,构建了“政府—院校—企业—社区—村民”五维联动的“共生式”培养生态体系,创新提出“T+π”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跨界实践能力。该模式为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提供了兼具专业性与复合性的人才支撑,并为高职培养改革与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贲宝军;葛骏豪;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审计模式面临诸多挑战,高校亟须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分析了数智化背景下审计工作出现的新特点,如审计取证难度显著增大、数据安全保障要求更为严苛以及审计手段日益多元化等。同时指出,在此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面临培养体系不健全、实践机会匮乏以及师资力量薄弱三大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深化协同育人、优化师资结构三种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审计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弥合审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进而满足新时代审计行业的需求。
2025年14期 No.1082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淑清;
本文深入探究高校人力资源配置对科研创新的影响。首先,界定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与科研创新的相关概念,并阐释其理论基础;接着,从人力资源数量、结构、质量及激励机制等维度剖析其与科研创新的关联机制。以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为例,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人力资源配置对科研创新的重要作用。同时,剖析当前高校人力资源配置在促进科研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人才结构失衡、激励机制不健全等。最后,提出优化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以促进科研创新的对策,涵盖合理规划人才数量与结构、提升人才质量、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以期为高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光美;
本文聚焦于发挥留学人员优势以服务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深入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调研。研究显示,四川在吸引留学人员来川创新创业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高端人才匮乏、人员分布失衡、成果转化困难、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优化“引培帮宣”四位一体人才策略、推动人才在川渝地区有序流动、构建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升级从“普惠式”到“聚焦式”的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4期 No.1082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文硕;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已深度嵌入金融领域,在风险控制、投资决策及客户服务等维度重构了金融生态格局。本文聚焦于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剖析其对金融行业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金融领域培育契合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进而推动金融行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14期 No.1082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丹;
本文聚焦“双循环”格局下青年人才就业政策与企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优化青年人才就业政策以更好地契合企业实际需求。通过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与企业招聘特点,剖析当前青年人才就业政策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适配性问题。针对以往青年人才就业政策与企业需求适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政策宣传与执行力度、优化招聘机制与流程等针对性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有助于促进青年人才高质量就业,并提升企业招聘效率与满意度,以期为“双循环”格局下的青年人才就业提供参考。
2025年14期 No.1082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