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

CHINA ECONOMIC & TRADE HERALD

创新发展

  • 新质生产力与创新联合体协同机制构建

    缪巧;史青;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新质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正引领产业变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联合体则是由领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组织形式。新质生产力与创新联合体的协同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至关重要。构建二者协同机制,需从多方面着手:构建“需求导向—技术攻关”的精准对接机制、打造“多元主体—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生态、搭建“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完善“人才引育—文化培育”的创新保障体系。通过这些举措,可打破主体壁垒,加速创新要素流动,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12期 No.108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政策协同视角下地方政府产业基金的运作机制创新——以杭州数字经济基金与合肥智能制造基金为例

    王晓艺;

    产业基金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工具,在引导资本流向特定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政策协同理论,以杭州数字经济基金与合肥智能制造基金为例,分析基金的运作模式、政策协同实践及运作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应完善宏观政策协同机制,加强地方产业政策配套与支持,优化产业基金运作模式,推进政策与产业基金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产业基金的运作效率和效果,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5年12期 No.108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据要素集聚对先进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陈泉宇;张志;

    以数据要素提升先进制造业创新绩效是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2013—2022年中国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深入探究数据要素集聚对先进制造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集聚显著提升了先进制造业的创新绩效,该结论为先进制造业实施数据要素集聚战略提供了实证依据,并指明了提升创新绩效的现实路径。

    2025年12期 No.108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数字金融服务创新与风险管理

    覃少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数字金融领域正经历着革命性变革。本文系统梳理了AI技术在智能投顾、风险定价、反欺诈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并揭示了其通过深度学习与大数据分析重构金融服务生态的内在机制。研究指出,当前AI应用面临算法黑箱、数据孤岛、监管滞后等关键问题,亟须构建技术治理与制度创新相协同的风险防控体系。为此,文章提出了一个四维治理框架,包括基于联邦学习的隐私计算技术优化、智能监管沙盒的敏捷治理机制、算法可解释性的伦理嵌入路径以及跨机构数据共享生态的建设。通过微众银行联邦AI风控模型、新加坡监管沙盒等案例,研究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为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12期 No.108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平;孙研;李涛;

    文章以2011年至2021年间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估,并通过Tobit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静态分析显示,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然而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其效率水平相对较低;动态分析显示,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总体上有所改善,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规模效率的不稳定性依然存在。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水平和行业规模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政府支持、工业化水平和研发(R&D)投入强度虽然对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但其相关系数为负。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必须发挥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同时,政府应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发挥引导、激励和监督作用。

    2025年12期 No.108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行业发展

  •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分析

    刘梦梦;

    本文探讨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会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定义了新质生产力与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随后分析了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协同作用。通过深圳会展产业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多方主体的协同作用对会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25年12期 No.108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视角的文化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尹伟;

    文化传媒产业是以文化信息和创意资源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消费需求多元化的双重驱动下,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与转型升级。然而,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消费需求多元化促使该产业变革重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适应竞争,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区域创新网络因其独特优势受关注,通过促进创新主体协同、知识流动及资源整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视角与路径。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从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三方面对文化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拓展了相关理论,以期为文化传媒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No.1080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器运行机制与推动商业化路径研究

    唐伟宾;

    本文深入探讨了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器的运行机制构建与商业化路径。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科创孵化器成为推动低空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文章首先阐述了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器的内涵与功能,随后分析了其运行机制构建的关键要素,包括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网络、投融资机制及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在商业化路径方面,文章探讨了无人机物流、无人机巡检与监测、城市空中出行及低空旅游等主要应用领域,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商业化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最后,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器的健康发展与商业化进程。

    2025年12期 No.1080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非遗玉雕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段一珂;

    河南省非遗玉雕产业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覆盖原料开采、设计加工、销售出口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南阳、新郑等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化发展,展现出强劲的经济带动效应与广阔的文化消费潜力。然而,当前产业发展面临技艺传承断层、市场需求快速迭代、产业链附加值偏低等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融合国潮趋势,拓展高端定制与文化收藏市场;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品牌影响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技艺升级与人才梯队建设,进而推动河南省非遗玉雕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同提升,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12期 No.1080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区域发展

  • 战略协同的企业管理: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彭存哲;

    本文探讨了战略协同的企业管理理论及其在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战略协同的定义、重要性及实施挑战,结合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战略协同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和提升竞争力。文中引入小天鹅公司战略联盟和央企区域协调发展案例,论证战略协同在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中的实效。最后,针对实施中的挑战提出对策,强调信息共享、文化融合和动态监测的重要性。

    2025年12期 No.108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RCEP框架下跨境产业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以长三角制造业集群为例

    张春芳;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演变、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为区域内贸易与投资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涵盖众多成员国,通过降低关税壁垒、简化贸易程序、强化投资保护等举措,有力促进了区域内货物、服务、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在此背景下,跨境产业链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模式,各国企业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在跨境产业链中承担不同环节的生产与服务职能,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价值共创。本文聚焦RCEP框架下跨境产业链融资模式创新,以长三角制造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跨境产业链融资创新模式。研究发现,创新融资模式能有效破解长三角制造业集群跨境产业链融资困境,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12期 No.1080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价值共创视角下宁波数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吴丽果;阮崇友;伍婵提;

    本文通过对宁波数商基础优势分析,发现其在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动能、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支撑及后备力量等方面表现突出。然而,宁波数商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区域协同能级不足、数字人才结构失衡、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文章提出“价值共创因素—价值共创过程—价值共创结果”的发展路径,建议强化区域协同、实施产教融合专项行动、强化政策集成创新等以构建“核心引领—多点辐射”发展格局,通过识别关键主体、建立互动关系、整合资源,最终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2025年12期 No.108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视域下陕西农村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与实践

    杨佳丽;

    本文着重探讨了在人工智能视角下陕西省农村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现状,深入分析了陕西省农村数字化的现实情况,并揭示了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对农村数字化转型认知维度的理解。文章为陕西省农村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参考,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速智慧农业的发展进程,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促进陕西省农村新业态的创新与发展。

    2025年12期 No.108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驱动与典型场景实践

    刘杨;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数字经济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呈现出高效率、便捷性和节约型特征,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数字化转型。基于此,本文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出发,探讨数字经济对县域经济赋能的核心机制,并分析县域医疗体系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以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12期 No.108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方港口绿色转型: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创新路径

    佘丽双;

    为推动南方港口在“双碳”目标下实现绿色转型,文章先概述了数字经济内涵特征、南方港口绿色转型目标及数字经济赋能的作用机理等理论基础,并分析了南方港口面临的地域挑战与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优化港口运营、提升设备管理、加强环境监测、提高供应链协同,并从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营管理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链与生态协同等方面构建绿色转型的新路径,为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向。

    2025年12期 No.108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阳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协调发展策略研究——以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导向

    黄星;郭晓;

    南阳市围绕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首先要立足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应对交通枢纽强化、产业结构优化等挑战,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靶向突破关键技术,为产业升级消除技术瓶颈;全方位培育创新主体,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系统规划创新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深度推进开放创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高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精心构筑人才高地,弥补人才资源短板。这些策略相互协同、形成合力,旨在推动南阳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模式。

    2025年12期 No.108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财政金融

  •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凯迪;方思国;谭星;

    本文基于2023—2024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与发行日前五日相同偿还期国债利率平均值差值和2021—2023年地方政府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我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靠后省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且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与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这在客观上加重了经济发展靠后的省份高质量发展的负担,致使不同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建议制定相应政策在遵循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促进金融资源在各地均衡投入,降低经济发展靠后省份的筹融资成本。

    2025年12期 No.108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央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挑战与对策研究

    段永岗;

    本文全面剖析了央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三种主要模式,涵盖基于应收账款、存货以及预付账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深入探讨其在盘活企业资产、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及促进供应链协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同时,系统梳理了央企在开展此项业务时面临的内部管理、外部环境及技术应用等多重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优化内部管理机制、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加强技术应用与创新等一系列对策。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央企有望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实现突破,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产业链整体发展,为我国现代供应链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

    2025年12期 No.108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金融化对薪酬及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A股数据

    崔西桃;常乐;刘守亚;孙瞻;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A股市场中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年至2022年跨度为15年的数据,聚焦金融化对普通员工薪酬及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其对薪酬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首先,在2008—2021年期间,普通员工薪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自2021—2022年,尽管普通员工薪酬继续增长,但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却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0.29%),导致该年度两者间的绝对薪酬差距有所缩减。在薪酬差距方面,外资企业表现最大,国有企业最小,民营企业则介于两者之间。其次,企业金融化对提升普通员工及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对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薪酬差距方面,金融化对绝对薪酬差距和相对薪酬差距均产生正面效应,即企业金融化趋势会加剧薪酬差距。文章丰富了影响薪酬及其差距的因素,为我国上市公司优化薪酬体系提供了参考,并为国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12期 No.108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云资产与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对冲策略研究

    林立超;

    本文以2013—2023年数据评估了云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首先,使用DCC-GARCH模型对云资产与几种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进行了数据回测。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低价溢出效应,强调了投资云资产的重要性。其次,构建了数学模型对云资产及四种大宗商品期货的避险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云资产的避险能力最强,证明它是一种理想的对冲工具。最后,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强化了云资产在投资价值和对未来金融安全领域的潜在贡献。

    2025年12期 No.108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提前实施条款对期权价值的影响分析

    李鸿宇;

    期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其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提前行权条款便是关键因素之一,该条款允许持有人在到期日前的任意时间行使权利。本文通过分析看跌期权,深入探讨了提前行权条款对期权价值的影响。二叉树方法可捕捉不同市场条件下,尤其是不同利率和市场波动水平下,提前行权条款对期权价值的具体影响。文章采用二叉树方法构建期权的数值估计模型,以更准确地评估期权价值。研究发现,嵌入提前行权条款的期权因具备灵活行使时间而具有潜在优势,同时指出在高波动性或低利率环境下,提前行权可能导致期权溢价发生显著变化。此外,本研究为后续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应用的理解。

    2025年12期 No.1080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财税政策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作用与策略

    苗琳琳;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财税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将税收优惠扩展至全体老年人群;加大对老龄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优化退休福利与税收之间的配比关系;完善老年医疗保障的财政支持体系;实施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建立长期照护保险的财政扶持制度。

    2025年12期 No.1080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理论、机制与技术路径

    马广蔚;

    养老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养老金融的未来发展。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探索新质生产力与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已成为金融行业面临的新挑战与新契机。因此,本文基于对新质生产力赋能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的深入解读,梳理新质生产力与养老金融的协同作用机制,并从老龄数据要素、养老金融结构、养老金融实践模式和养老金融产品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养老金融协同发展。

    2025年12期 No.108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普惠金融对各国相对经济贡献的影响——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国家的实证研究

    毕俞璠;赵大萍;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国家实现发展机会均等、促进各国相对经济贡献动态调整的关键路径。本文选取2013—2022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1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以普惠金融政策为切入点,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普惠金融对各国相对经济贡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对各国相对经济贡献的改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发展对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相对经济贡献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

    2025年12期 No.108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资源环境

  • 基于碳足迹核算的制造业绿色供应链优化路径研究

    吕衍超;

    本文以碳足迹核算为核心,探讨了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的碳排放量化与减排路径。通过构建碳足迹核算模型,结合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分析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到终端回收的碳排放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具体的绿色供应链优化路径,涵盖低碳采购、生产制造工艺改进、物流运输优化及逆向供应链管理。以期为制造业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推动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年12期 No.108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衡阳绿色发展:逻辑、困境与多维实践进路

    曾丹燕;余姣;

    本文聚焦衡阳绿色发展,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的逻辑、困境与实践进路。基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剖析新质生产力与衡阳绿色发展的契合点,阐述其理论根基、历史沿革与现实耦合。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衡阳绿色发展面临的科技赋能产业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摩擦、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环保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从科技助力、产业适配、能源革新、政策支持四个维度提出实践路径,旨在为衡阳乃至其他地区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2025年12期 No.108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宜宾市绿色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提升路径

    赵龚燕;章铖红;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绿色经济转型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本文系统梳理宜宾市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思路。研究发现,宜宾市通过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构建、清洁能源替代等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产业结构重型化锁定、能源季节性供需失衡、生态治理碎片化、绿色金融工具单一及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多重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构建“水—光—氢—储”多能互补系统、发展村级综合能源站破解调峰难题、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发竹林碳汇期货与零碳旅游IP、设立“长江绿色银行”试点碳账户制度、探索成渝绿色产业链分工机制、依托院士工作站攻关固态电池技术、建设“碳中和大学”培育本土人才等有效路径。

    2025年12期 No.1080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贸易流通

  •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在跨境电商运营中的应用

    农丽燕;刘动博;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构成要素,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质量提升与数量稳定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深度整合,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产品推荐和精确匹配其需求,实现全天候的服务支持与情感化互动,助力创意内容的自动化生成,并推动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智能化优化与升级。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面临物流与供应链风险、数据安全与支付风险、数字化运营能力不足、品牌建设能力不足、数字化人才支撑不足等多重挑战。因此,亟须加强数据安全的技术防御与制度保障、深化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智能化推进品牌建设路径创新,以及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和提升售后服务能力等策略。

    2025年12期 No.1080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跨境电商直播带货模式的应用效应与优化策略研究

    唐鸿;张钦铭;

    在当前数字化技术与全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跨境电商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营销模式,凭借其直观化、互动性强的购物体验在国际贸易市场中迅速崛起。该模式为传统跨境电商带来了促进跨文化传播与理解、提升品牌国际认知度、激发消费欲望以及引导消费决策等新的应用效应。然而,跨境电商直播带货也面临着语言文化沟通障碍、跨境物流时效与供应链稳定性不足、主播专业度欠佳以及内容形式单一等挑战。本研究聚焦于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的核心效应与现存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其国际传播效能,推动其在文化融合、品牌建设与消费市场拓展方面的协同发展,为行业国际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12期 No.1080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出口业务流程优化研究——以GSR公司为例

    王京伟;

    本文聚焦GSR公司出口业务流程优化展开研究。2021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创新高,中小企业在进出口中占多数,但面临诸多业务难题。GSR公司出口业务规模小,存在单据繁杂、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漏交单等情况。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及各业务环节关系,最终发现生产单为流程优化的关键突破口。基于此提出优化方案,进出口部经理通过对比交单资料与生产单数据实施管理,系统性解决了漏交单问题,显著提高了业务执行效能,为同类企业优化出口业务流程提供了参考路径。

    2025年12期 No.108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海省道路货运行业运行现状问题与对策

    徐楠;

    道路货运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实体经济运行的动脉功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民众生活便利性、解决城乡就业问题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青海省道路货运业经历了显著的发展,货物运输市场的增长、客户需求的提升以及技术进步的速度均显著加快。准确掌握道路货运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并研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已成为青海省货运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文案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青海省道路货运行业的经济运行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并针对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货运发展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2025年12期 No.108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商贸流通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路径探索

    卢颖萍;

    本文深入探讨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明确指出其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双重意义。文中重点分析了山东商贸流通体系与全国统一大市场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策略。具体而言,政策的协同效应与标准的统一化有助于消除地区间政策差异和标准不一致性所带来的障碍,从而确保商贸流通在统一规则体系下有序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策略能够有效突破物流瓶颈,进而提升流通效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与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迅速传递与共享,增强流通体系的智能化水平。区域市场的整合与协同发展策略有利于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区域间的协同进步。此外,人才培养与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为山东商贸流通体系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通过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山东商贸流通体系将能够更加顺畅和高效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5年12期 No.1080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航空货运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制探讨

    宋厚虎;

    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正逐步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战略要素。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为例,作为亚洲首个、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该机场运营两年来,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斐然。通过系统梳理航空货运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路径,研究发现,其在产业集聚效应强化、国际贸易规模扩张以及供应链效率优化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研究指出,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依托其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以及创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为内陆地区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开辟了新路径。

    2025年12期 No.1080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安徽省JZ县为例

    臧玉多;黄国耀;

    乡村振兴既要注重外在形态塑造,也要重视内在精神培育,红色文化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滋养。红色旅游资源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发运用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选择,也是革命老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路径。本文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运用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探究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运用的价值契合点,分析安徽省JZ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面临的难题,破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以更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12期 No.1080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切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随州特色农业为例

    姚瑶;

    近年来,随州市立足本地实际,逐步构建起以“两香一油”为核心的县域特色富民产业体系,开创了强化农业、富裕农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试验区模式。但该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规模庞大但稳定性不足、企业数量众多但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品质优良但精细化程度不够、品牌优势明显但知名度亟待提升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应集中力量培育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加强地方特色产品的深度开发与品质提升,构建完善的品牌矩阵,并创新体制机制,以促进县域特色富民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2025年12期 No.1080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任大欣;张心仪;

    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的关键驱动力。当前,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品质量有待提升、营销推广能力薄弱及专业人才供给短缺等现实挑战。鉴于此,本文提出通过数字赋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增强营销能力及增加人才供给的具体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撑。

    2025年12期 No.1080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新驱动下的乡村振兴多维发展路径探索

    阿布力克木·买买提;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具有支撑作用,同时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型经济格局的关键依托。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伴随社会进步,生产模式必须与时俱进,由此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建设开辟了崭新局面。这种生产力兼具创新性与先进性特征,既能强力驱动乡村产业升级,又能引领乡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加速数字化乡村进程。为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效能,应不断创新人才管理方式、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实施因地制宜的发展方案、贯彻生态优先理念等。通过这些举措,可确保在乡村特色的基础上,推动其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生态化转型,从而开启乡村发展的新局面。

    2025年12期 No.1080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四川农户电商培训与增收路径

    熊睿;

    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的生产效能,然而其发展却受到农户数字素养不足的制约。本文立足新质生产力视角,对四川省三州地区农户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选取盐源县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培训项目作为案例,对其培训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化的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在电子商务运营方面的能力,推动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及品牌建设。然而,培训的持续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仍需得到解决。文章揭示了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通过提升农户的数字素养、促进产业融合以及完善产业链条等机制,有助于促进农户的收入增长,为民族地区依托新质生产力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2025年12期 No.1080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营管理

  •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策略分析

    曹庆冬;

    本文聚焦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力能源领域央企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研究。在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传统管理模式暴露诸多问题,如组织架构层级多、决策效率低、部门本位主义阻碍协同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激励不足、管理创新动力匮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相应改进策略:推进扁平化管理模式改革,削减层级、下放决策权等;构建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统一目标、共享信息等;优化绩效激励体系,纳入数字经济指标、丰富激励方式等;构建管理创新长效机制,加强创新理念教育、设立风险基金等策略,以助力电力能源央企适应数字经济,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5年12期 No.1080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内控管理体系重塑

    吴俭英;

    本文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重塑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由于缺乏前瞻性与灵活性,难以应对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局限性亦不容忽视。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革新重塑内部控制环境,推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并提升风险管理与合规性水平。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重塑策略: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内部控制机制,优化并自动化内部控制流程,强化信息安全与合规管理,以及培育内部控制文化并促进全员参与。这些策略在整合先进信息技术的同时,实现了内部控制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监控,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风险,并增强了企业风险预警与应对能力。企业高层须具备前瞻性战略眼光,培养全员内部控制意识,共同推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迈向新高度。

    2025年12期 No.1080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供应商绩效评估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尹立愿;

    供应商绩效评估是采购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对供应商的供货业绩进行深入的评价,不仅揭示了供应商的实际表现,更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通过该环节,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优化自身的供应链体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与高效。研究显示,科学完善的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能够极大地助力企业筛选出优质供应商,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采购成本。同时,该体系还能有效降低采购风险,并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坚实基础。所以,供应商绩效评估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25年12期 No.1080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张志明;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成本控制已成为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成本控制不仅直接关乎企业的盈利状况,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当前众多企业在成本控制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管理层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不精确、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下以及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企业难以获取精准的成本数据,进而阻碍了有效成本控制的实施。鉴于此,本研究深入剖析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助力企业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成本管理效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2025年12期 No.1080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保障涉粮流通企业韧性提升的效能研究

    朱昱潼;郭文旌;

    政府补助是企业获取直接和间接资源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15—2021年沪深A股粮食流通企业数据,探究政府补助对粮食流通企业韧性的影响机理及边界条件。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正向驱动涉粮流通企业韧性,且在考察不同企业类型条件下,其驱动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应重点落实政府补助对粮食企业助力效能,并推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增强粮食流通企业风险抵御能力。

    2025年12期 No.1080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外部董事职能转型路径探索

    张若曦;

    本文聚焦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外部董事职能转型,通过系统梳理外部董事制度内涵与现有局限,分析转型必要性,对比不同转型路径并探索创新模式。研究发现,现行制度在履职边界、激励约束和履职保障方面存在短板,难以适应动态环境挑战。外部董事职能转型是国企治理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与高质量发展存在内在联系。在路径创新方面,技术赋能通过大数据与AI技术提升履职效能;跨界融合通过构建产学研联盟、产业链协同网络提升治理水平;机制创新从选任、保障、激励、约束多环节保障转型成效。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培训体系、构建协同机制等政策建议,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2025年12期 No.1080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时代国有企业招标采购策略探究

    殷孟亚;

    本文聚焦数字化时代国有企业招标采购策略,首先分析现状,指出招标采购在技术赋权与策略安全适配上,存在电子采购系统安全防护薄弱问题,同时智能评标技术提升透明度,新技术应用带来新型安全防控突破;招标采购制度持续升级,法律法规、监管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更新机制优化;招标采购主体能力与数字化转型速度适配不足,专业人才储备匮乏以及供应商数字化能力存在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优化机制:一是构建技术驱动的立体化防御体系,实施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建立可解释人工智能评标模型;二是推进制度供给与数字创新动态适配,制定专用实施细则、开发电子证据存证平台;三是强化主体能力系统性提升,开展复合型人才梯队建设、搭建监管科技智能分析系统,为国有企业招标采购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No.1080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适应性重构研究——基于数字化转型与市场机制协同视角

    胡法祥;

    新经济形势下,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数字化转型与市场机制协同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适应性重构。首先分析新经济形势的特征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接着阐述数字化转型与市场机制协同的内涵与作用机制,然后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运营流程、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适应性重构路径,最后提出顺利实施重构的保障措施。以期在新经济形势下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12期 No.1080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民营经济

  • 数字孪生技术赋能企业运营管理创新——以长三角中小企业为例

    郑晓琳;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凭借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建立实时、精准双向映射的特性,重塑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本研究选取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该地区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在赋能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中小企业运营效率,改善管理水平,并对促进其数字化转型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025年12期 No.108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成本价格波动影响民营企业竞争力的传导机制研究

    刘昊卓;

    本文从利润生成、投资决策和运营调整三个核心财务环节,系统解析成本波动对民营企业竞争力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成本上升通过侵蚀毛利空间削弱内源融资能力,迫使企业缩减投资并延缓技术升级;运营端激进的信用政策与存货周转加速则导致客户质量下降及供应链紧张。异质性分析表明,重资产行业、融资约束强及初创期企业对成本波动更敏感,而财务弹性通过非线性资产负债调整发挥缓冲作用。基于杜邦分析框架与现金流管理理论,研究构建了“成本冲击—财务决策—竞争力变动”的动态模型,揭示财务弹性对风险缓冲的非对称响应机制,为优化资本结构、制定成本联动型信贷政策及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2期 No.1080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地区小微企业授信政策现状与改进对策

    王德勇;

    在当前阶段,内蒙古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携手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这些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以及信用担保等多维度支持,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尽管如此,在授信实践中,小微企业依然遭遇诸多挑战,例如信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金融机构难以精确评估风险,抵押物的匮乏限制了融资担保的范围,以及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对授信审批造成了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强化政策间的协同效应。以期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内蒙古地区小微企业授信的效率,为小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12期 No.1080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助力中小企业规模扩张——以滨州市为例

    张智群;

    本文以滨州市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了当地扶持政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目前,滨州市已出台涵盖融资、创新、政府采购等多维度的扶持政策,试图破解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然而,政策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宣传覆盖不足、执行效率低下、部分企业难以充分受益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四项改进策略:一是优化政策设计,提升政策的精准性与普惠性;二是强化政策宣传与解读工作,拓宽宣传渠道并开展针对性培训;三是提升政策执行效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并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四是建立政策反馈与效果评估机制,依据企业实际反馈与政策实施成效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通过上述措施,促进滨州市中小企业规模扩张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12期 No.1080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财务管理

  • 数字化时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研究

    董灵娟;

    本研究以数字化转型为背景,深入探讨了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以及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影响。文章从筹资、投资、资金回收以及收益分配等财务风险管理维度,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影响。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企业需全面审视并评估各种潜在风险,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保障数字化转型的稳健推进;同时,企业需持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与市场环境,以灵活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2025年12期 No.1080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市场经济变迁下的企业财务发展战略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丁小红;

    在市场经济变迁背景下,企业财务发展战略需适应经济周期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同时,产业经济协同发展对企业财务战略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企业财务发展战略在促进产业经济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包括资源配置优化、技术创新推动等,并提出了实现协同发展的策略,如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享资源与技术等。最后,文章强调了两者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12期 No.1080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技术在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中的应用与价值

    王文婷;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数据技术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在财务分析领域,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企业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实现财务监控的实时性,从而更精确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及时应对市场变动。在决策支持方面,大数据技术优化了决策流程,增强了市场分析的深度,使得决策过程更加依赖数据驱动,进而提高了决策的精确性。尽管如此,大数据在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中的应用也面临数据安全保护不足、数据整合难题以及管理层对大数据应用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建议采取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整合多元数据源、提升管理层对大数据应用重视度等措施,以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12期 No.1080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梁俊亭;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受政府政策推动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消极态度。校企合作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本文探讨了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提出需选择适宜企业、构建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并实施全程监控。同时反思发现,要关注学生身份转变带来的学习懈怠问题,校企应深入沟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双方责任义务。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掌握企业实际运作,优化合作与教学方法,以实现教育、企业和学生三方利益最大化。

    2025年12期 No.1080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资本运营效率与财务管理模式优化

    雷贤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资本运营效率提升与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双重挑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与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资本运营的关键环节,探讨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资金流转效率、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是影响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的主要因素;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需要从组织架构重塑、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升级三个维度展开。基于此提出建立动态资本配置机制、构建智能财务管理平台、完善风险预警体系等优化建议,为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025年12期 No.1080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赋能管理会计:强化企业财务监督及合规研究

    王国茹;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于企业财务监督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数据技术为管理会计赋能,既能显著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又能推动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朝着科学化、透明化方向优化。然而,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其在为管理会计赋能以强化企业财务监督的过程中,企业会面临诸多法律与合规层面的挑战。本文深入剖析大数据赋能管理会计在强化企业财务监督中的关键作用,探究其面临的法律挑战与潜在风险,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与策略建议。

    2025年12期 No.1080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对会计监督的强化途径探索

    杨凡;

    会计监督作为确保财务安全、增进资金运用效率的关键机制,迫切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本研究在剖析大数据赋能会计监督重要性的基础上,揭示了当前会计监督领域存在的大数据应用程度不足、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构建大数据会计监督平台、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创新策略,以期为加强会计监督、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12期 No.1080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Z公司为例

    翟相桥;

    本文以Z公司为例,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首先梳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国家及行业协会层面的发展历程,概述Z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现状,进而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足、审计全过程管理存在差距、被审计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及问题整改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强化审计整改责任;建立考核通报等协同机制、强化审计整改“三不放过”;提高审计人员履职能力、强化外聘机构管理;建立问题整改跟踪机制、放管结合激发基层活力等建议,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效。

    2025年12期 No.1080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零基预算改革对完善财务管理策略研究

    吴春兰;杨飞;

    在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双重影响下,我国财政资金正面临新的“紧平衡”状态。财政监管部门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财会监督的力度也在持续增强。零基预算改革被赋予了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升预算安排科学性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高校在零基预算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以期构建一个全面、透明且高效的预算管理体系,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025年12期 No.1080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智移云”时代企业财务会计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

    杨凯尧;迟明园;

    在“大智移云”时代中,信息数据的飞速增长,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财务会计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本文立足“大智移云”技术特点,总结了当前企业财务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人员观念陈旧、财务数据与业务脱节、信息化财务数据存在安全隐患、财务共享平台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更新人员理念、加强业财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安全防范、建立财务共享平台等解决方法,进而实现企业财务会计的数字化转型,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

    2025年12期 No.1080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化驱动下证券企业财务会计的转型方向与实现路径研究

    杨琼;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尤其在金融行业,数智化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证券企业作为金融行业的关键主体,其财务会计的数智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还能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精确度和灵活性。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数智化背景下证券企业财务会计的现状,研究其转型方向,并探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现代化升级,全面提升财务会计对企业决策的支持能力。

    2025年12期 No.1080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财务共享视角下集团企业业财融合路径探究

    欧阳周蕙;

    本文聚焦财务共享视角下集团企业业财融合展开探究。在阐述企业业财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集团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包括财务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管理能力不足,财务管理职能定位不清,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深化业财融合理念、强化业务知识培训、调整财务部门职能定位、加强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等对策。以期为集团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实现高效的业财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助力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年12期 No.1080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发展

  • 科研院所人才引力:品牌困境与优化进路

    雷杨;

    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澎湃、科研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科研院所作为科研前沿阵地,其雇主品牌建设成效不仅直接关乎对顶尖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与留存率,更与科研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及长远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深入剖析科研院所雇主品牌建设现状,发现存在品牌定位模糊、品牌推广乏力、内部品牌建设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针对性对策:一是融合新媒体矩阵拓展雇主品牌传播渠道,组建专业团队,借助多种新媒体平台及合作营销提升曝光度;二是综合多方主体意见精准定位雇主品牌,明确人才特质并洞察人才潜在需求;三是聚焦组织效能强化内部雇主品牌建设,定制职业规划、优化培训与薪酬福利体系、开展文化活动,以增强员工认同感与归属感。本研究为科研院所突破人才发展瓶颈、提升人才治理能力、服务国家创新战略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2025年12期 No.1080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居民满意度视角下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经济效应研究

    赵媛;

    以居民满意度为切入点探讨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经济效益,在满足居民体育活动需求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聚焦居民满意度视角下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的经济效益,深入剖析了其在促进体育消费增长、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联动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居民满意度的区域公共体育服务经济发展策略,涵盖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优化布局、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提升体育指导与培训服务质量、强化体育信息服务以激发市场需求、发展体育服务业以优化产业结构、支持体育企业发展以改善市场环境、引入社会力量以优化资源配置等,为地方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以期为学术界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12期 No.1080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龙良媛;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宏观经济转型需求,系统综述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机制。研究指出,产教融合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促进技术创新扩散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从理论维度解析产教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梳理传统模式的实践困境,提出生态化产教融合框架,并结合德国“双元制”教育、长三角城市群等案例,论证政策协同、产业需求导向和技术创新驱动的创新路径。研究表明,构建适应新经济形态的产教融合体系,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2025年12期 No.1080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力资源

  • 人工智能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

    杨夏伯;

    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揭示了在会计行业智能化转型的趋势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已成为市场需求的关键。然而,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师资队伍在数智化方面的专业能力不足以及产教融合程度不深等问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一是重构课程体系,成立课程委员会,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二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以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三是提高师资队伍在数智化方面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获取相关资格证书、参与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四是加强产教融合,设计特色实践项目、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共同建设线上云平台。通过实施多维度的教学改革,以期培育能够满足时代需求的数智化会计技能人才,进而推动会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12期 No.1080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经济视域下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侯慧凡;

    数字技术驱动经济发展变革,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力量,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扮演关键角色。在数字经济视域下,国内外市场联动性显著增强,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强化该类人才培养尤为迫切。然而,当前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制约了人才培养效能。本文结合数字经济发展态势,深入剖析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现状,并从三个维度提出人才培养路径: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以政策引导推动行业经济协同发展;二是创新培养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三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开放姿态提升行业经济效益。通过上述路径,致力于培养契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助力数字经济稳健前行。

    2025年12期 No.1080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的特征初探——基于菲律宾家政劳务输出的案例研究

    张旭;陈国海;李培祥;

    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作为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提出的新概念,当前学界研究尚显不足。本文以菲律宾家政服务人员国际劳务输出为典型案例,剖析了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的四个核心特征:其一,服务商品具有不可感知性;其二,业务运作兼具跨国性与跨文化适应性;其三,服务呈现高度专业化与定制化特点;其四,行业准入存在较高门槛且跨地域管理复杂。作为特殊的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形式,菲律宾家政服务人员的流动既反映了全球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变化,也揭示了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国际组织在劳动力市场开放、劳工权益保障及供需匹配机制完善等方面提供政策参考,助力人力资源服务贸易的可持续与均衡发展。

    2025年12期 No.1080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征稿启事 《中国经贸导刊》下期

    <正>《中国经贸导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主办,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委刊、发展改革系统重要的工作指导刊,被读者誉为“发展改革工作的参考书”“经济工作的指南针”。我刊1984年创刊,是我国较早的国家级经济类半月刊,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版A刊扩展版,目前被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检索。刊物2024版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532,综合影响因子为0.205。期刊的国内统一刊号(CN)为11-3876/F,国际标准刊号(ISSN)为1007-9777。

    2025年12期 No.108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