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红玮;
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正推动供应链金融从“主体信用”模式向“数据信用”模式转变。产业政策在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供应链金融与产业政策的协同面临着生态系统不完善、风险控制难度大、标准化程度不高等挑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以下协同路径:一是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二是结合产业政策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三是完善监管体系,平衡创新与风险;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供智力支撑;五是推动政策协同与制度创新,形成政策合力。通过上述路径,能够推动供应链金融与产业政策实现有效协同,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
2025年18期 No.108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葛彩红;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5—2024年数据,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规模经济三大机制显著促进生产率增长,系数为0.147且在1%水平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三条路径均成立,直接效应占60.5%,间接效应占39.5%。异质性分析显示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转型效应更强。研究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提供实证依据。
2025年18期 No.108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殷凡越;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关键。先发地区在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需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在制度供给、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布局,促进产业链各环节高效协同。应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方位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导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持续构建有利于未来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2025年18期 No.1086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泽荣;黄帼蓉;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变迁、重构价值创造逻辑的核心要素。为洞悉近十年国内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法,从发文时间、研究机构、作者分布、关键词共现与突现、主题聚类及演化路径等维度,对商业模式创新领域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聚焦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品牌价值”等领域,形成了以动态能力、价值共创、技术赋能为核心的三维知识结构;且研究视角从内部能力构建转向数字技术与对外价值输出,以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2025年18期 No.108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萍;
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柱产业,融资需求庞大,传统融资模式存在成本高昂、期限错配等弊端,难以满足能源产业融资需求。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灵活的融资手段,在能源产业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深入探讨了能源产业融资租赁业务的创新路径,提出了阶梯式租金、碳金融等绿色产品设计,构建了基于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动态风控体系,通过政策协同推动绿色租赁资产证券化(ABS)市场发展,为能源产业融资租赁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18期 No.1086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旭桃;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与发展,发现了顺应生产力进步的内在规律。这一概念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新境界,还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发展何种生产力的根本命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转型以及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因此,应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加速科技创新进程,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产业基础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促进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2025年18期 No.1086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立东;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产业升级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激光器产业凭借其在多领域的关键应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聚焦于创新驱动下激光器企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实现机制,深入剖析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构建了涵盖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协同及产业链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创新投入是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环境提供外部支撑,创新主体协同是关键纽带,产业链协同效应是发展目标。本文旨在为激光器企业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推动激光器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
2025年18期 No.1086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玲;赵昭;张旭升;
在全球产业变革与中国战略布局的双重驱动下,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正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长春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兼具航空产业基础与空域资源优势,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空域管理协同不足、产业链生态失衡等结构性矛盾。本文基于长春市的发展现状,系统剖析其发展瓶颈,从空域治理、产业布局、场景创新等维度提出发展路径,旨在为老工业基地探索低空经济的特色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指出,长春市需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协同创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空经济生态体系,推动“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转型。
2025年18期 No.1086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蔚奇;魏萍;
全球经济波动加剧、产业变革提速背景下,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于经济韧性。文旅融合作为新兴发展模式,催生出多元业态,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抵御外部冲击方面具有显著独特优势。因此,探究其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十分必要。本研究聚焦于文旅融合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案例剖析等方法展开探讨。构建了经济韧性核心维度框架,并选取2019—2024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旅产业增加值、5A级景区数量、非遗活化项目数等指标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文旅产业每增长1%,经济韧性提升0.182个百分点。研究表明,文旅融合通过消费扩容平滑经济周期、产业协同带动关联发展、文化赋能提升品牌价值这三大机制增强经济韧性,且在东部地区以及疫情冲击情境下,这种效应更为突出。此外,研究结合南京秦淮灯会、景德镇古窑等典型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其作用路径,并提出了优化生态体系、强化风险防控、深化区域协同等政策建议,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No.108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晶晶;
在银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老年群体成为网络电视(IPTV)市场的重要增长极。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与服务主导逻辑,分析IPTV老年用户的需求特征与现有盈利模式的局限性,提出针对性的盈利策略框架。研究认为,应从内容供给创新、服务体验优化、付费模式升级、生态协同构建四个维度突破,通过精准匹配老年用户的健康、娱乐、社交需求,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IPTV企业挖掘银发市场潜力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18期 No.108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炜;
随着零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零售商在提升销售业绩与顾客体验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基于大数据的零售终端布局优化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手段。本文通过剖析零售终端布局的现状,探究大数据技术在快消品行业的应用,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零售终端布局优化模型。该模型通过采集顾客行为数据,结合销售数据与市场环境信息,提供精准的布局优化方案。文章以快消品行业代表性企业美宜佳为例开展实证分析,验证了大数据驱动布局优化的实际成效。结果显示,其销售业绩提升,顾客满意度大幅提高,零售商的市场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2025年18期 No.108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洁仪;黄斐;
得益于新一轮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在各应用层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虚拟人技术的快速演化打破了以往真人主播作为企业商品与消费者之间重要中介的局面,AI主播具有更灵活的情景适配能力、更可控的文本语言系统以及更优的运营成本表现,为企业增效降本带来优势。然而,在企业经济绩效方面,AI主播的共情力传递与用户共鸣构建仍面临现实挑战。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案例,选取京东刘强东的AI数字人直播间作为分析对象,深入剖析AI主播如何利用创新技术手段构建具象化共情体验、唤起用户临场感以实现销售转化。研究发现,AI具象化共情力不仅能满足企业持续直播的基本需求,还能直接触发品牌与用户强互动的关键策略路径,合理运用AI主播能在销售转化方面直观地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绩效。
2025年18期 No.108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凯林;李滨;
年轻人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消费群体,研究其直播电商购买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AISAS营销理论,构建了包含主播个人影响、优质内容宣传、高效互动交流、营销激励刺激和购买价值感知五个维度的分析框架,探讨直播电商情境下年轻人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364份有效样本,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购买价值感知和营销激励刺激对年轻人购买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该群体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高效互动交流和优质内容宣传虽具有正向影响,但作用相对有限;主播个人影响未呈现显著影响,反映出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理性决策,而非依赖意见领袖的推荐。研究结论为直播电商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面向年轻消费者时,应优先优化产品性价比和用户体验,强化价值感知,并创新互动形式,而非过度依赖明星主播效应。本研究丰富了直播电商领域的理论探索,以期为行业实践提供基于数据支持的策略建议。
2025年18期 No.108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晓月;
本文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协同发展这一核心议题,深入剖析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驱动因素,从技术、市场、政策等维度探讨其对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通过理论分析揭示数字化转型在重塑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进而提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培育数字化人才等,为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2025年18期 No.108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左成吏;
酒店服务赛项创新要素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应用与管理模式升级重构行业生态。赛事推动构建的标准化技能评价体系重塑了人力资本结构,并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发模块化课程,实现从知识传授向场景化能力培养的转型。在技术应用层面,赛事作为智慧服务技术验证平台,加速数字化管理需求生成与技术标准统一进程。在管理模式维度,赛事经验助力酒店运营实现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的动态平衡。当前,行业发展仍面临人力资源错配、技术转化壁垒等挑战,需通过赛教融合机制、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路径及服务质量双轨评估体系推动创新要素系统集成。政策支持、人才培育体系优化与行业协同平台建设构成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2025年18期 No.108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樊狄宁;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元价值,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资源。其赋能作用通过价值转化与产业融合实现,具体路径包括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以深化价值开发、推动数字化转型以突破时空限制、深化文旅融合以拓展消费场景、培育品牌矩阵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一过程需依托制度创新平衡保护与开发、人才培养构建复合型队伍、技术赋能突破转化瓶颈,形成多元协同的保障机制。实践表明,非遗通过多元价值的系统性转化,能够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18期 No.108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瑶;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构成中最基础的单元,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数字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拓展市场空间和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的作用机制。结合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培育数字人才、创新数字应用场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和加强政策支持等路径,推动数字经济与县域富民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18期 No.108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炎蔓;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产品区域品牌成为推动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核心载体,但其发展长期受困于公地问题、品牌价值稀释及可持续发展受阻等治理难题。本文引入制度嵌入性理论,构建结构、认知及关系三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治理失效的深层机理。农产品区域治理失效的根源为结构嵌入失效、认知嵌入断层以及关系嵌入瓦解。为此,需要结构嵌入(权力制度化)、认知嵌入(知识标准化)、关系嵌入(声誉资本化)协同修复治理生态。
2025年18期 No.108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尚海燕;
本文基于2013—2022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效果与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该结论在控制变量与双向固定效应下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科技创新、生产成本与人力资本均发挥显著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其中豫中地区效应最强,豫东、豫北次之,豫西与豫南相对较弱。本研究为理解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在路径与空间异质性提供了实证依据。
2025年18期 No.108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媛;
产品质量创新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立足山西省11个地市2020—2022年数据,构建两阶段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模型实证分析产品质量创新效率。研究显示,第一阶段中太原市、大同市等4市综合效率有效,其余地市存在资源投入不足与利用低效问题;第二阶段太原、晋城等3市转化效率突出,多数地区成果转化能力待提升。区域层面,太原都市圈表现领先,但整体两阶段发展不均衡。据此提出强化创新资源投入、提升企业主体地位等对策,为推动山西省区域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No.1086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长波;
海南民俗文化作为岛屿历史文化载体,蕴含地域特色与民族记忆,有效保护利用文化资源是提升地方经济的关键。为科学评估海南民俗文化保护区的经济价值、探寻其提升路径并优化实施方案,本文选取典型区域调研,测算经济价值、比较区域差异,并提出文化产业化、文旅融合及市场化运作机制等提升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海南民俗文化保护区具备显著经济潜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融合,可有效提升其经济贡献,推动海南民俗文化保护区在经济、社会及文化层面可持续发展。
2025年18期 No.108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昆;吴虹;朱毅;
在数字经济深度渗透的时代背景下,贵州依托独特的自然与民族文化资源,借助数字化技术与平台经济的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本文系统剖析数字经济赋能贵州文旅产业的现状、挑战与发展路径,着重探讨数字化营销、智慧旅游、文化数字化及在线文旅平台的实践逻辑。数字经济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品牌影响力,为贵州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但仍面临资源开发与保护失衡、产业链延伸不足、数字化转型存在短板等问题。据此,文章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完善政策支持、培养复合型人才等策略,为贵州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No.108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灵;杨小东;
在数字技术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以阆中市“春节文化”为例,剖析数字技术赋能文旅融合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借助构建“数字化+非遗”模型、推动资源共享、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等方式促进融合进程,虚拟现实与区块链等技术助力非遗数字化呈现与保护,政府—企业—公众协同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尽管“阆中春节申遗”对文旅发展有积极效应,但仍存在不足。建议从完善数字平台、开发文旅特色、培养专业人才三方面构建协同体系,推动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18期 No.108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姣姣;
经济开发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然而,伴随外部经济环境的深刻变迁,传统投融资模式遭遇资金筹措能力下滑与发展效益边际递减的双重困境,致使开发区资金统筹效能降低,进而引发规划科学性欠缺、推进节奏迟缓、产出效益未达预期等问题。因此,科学构建产业投融资规划体系对开发区建设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达州东部经开区为实证研究对象,系统剖析其投融资现状与关键瓶颈,明确整体规划路径,并针对性地提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方案及体制机制保障措施,以期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8期 No.1086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凤霞;高涵;
本文聚焦于财务伦理与社会责任影响财务决策的机制,综合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道德情境理论,深入剖析二者在投资决策、预算编制、财务报告编制及利润分配决策等具体财务决策环节中的作用路径与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将伦理规范与社会责任有机融合,能够有效平衡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有效防范道德风险,进而提升财务决策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此,文章提出如下建议:企业应着力健全伦理治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实践;监管部门应完善相关政策引导机制,共同推动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共进。
2025年18期 No.1086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虎;
本文探究了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剖析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新特征与主要类型,指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面临数据质量与信息安全隐患、风险识别与预测难度大、监控与预警体系滞后、财务管理人才匮乏且大数据技术应用不足等挑战。基于此,提出构建融合宏观经济数据的高质量财务大数据体系、引入结合宏观经济分析的智能化财务风控模型、完善基于宏观经济监测的实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宏观经济与大数据应用能力等优化策略。
2025年18期 No.1086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管西婷;
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者借助系统方法对成本资金实施规划、核算、分析与调控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成本最小化,提升工程整体效益。本文聚焦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问题,首先阐述其应用价值,进而归纳可行的成本控制策略与方法,提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聚焦关键要素开展管理、定期评估成本控制效果等建议。内容涵盖材料、机械、工艺、安全等要素的成本管理举措,综合运用BIM分析工具、信息化台账工具等,以期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No.1086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潇鹏;
在数字经济时代,会计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企业在推进会计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常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孤岛现象、对数字化转型重视不足、管理制度滞后等。基于此,本文立足新时代背景,简要阐述企业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意义,系统剖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策略,以期助力企业达成会计数字化转型目标,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8期 No.1086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力达;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提升组织价值、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支持战略决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金融工具,其经营目标兼具政策性与经济性双重特性。然而,传统财务会计体系难以全面满足政策性银行管理层面的实际需求。鉴于此,本文基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内涵,结合政策性银行的独特属性,深入剖析管理会计如何从服务战略、业财融合、服务基层等维度助力政策性银行提升价值,并提出相应的保障策略,以期为政策性银行优化管理会计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18期 No.1086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永东;
本文聚焦大数据审计在基层审计中的应用机制建设展开研究。通过剖析大数据审计对基层审计的重要意义,从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深入探讨其应用机制建设内容。同时,结合我国相关政策导向及基层审计实践,分析大数据审计在基层审计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加强大数据审计在基层审计中的应用机制建设,有助于提升基层审计效率和质量,推动基层审计工作现代化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5年18期 No.1086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琳琳;
本文通过剖析支付改革引发的成本核算精度欠缺、数据驱动决策能力不足等问题,阐释作业成本法与大数据分析融合应用的技术要点,构建“ABC+大数据”双轮驱动机制,提出基于作业成本法与大数据技术的医院成本控制路径,并制定跨部门协同机制、动态调整支付标准等保障举措,为公立医院在DRG/DIP支付改革中精准管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院运营效益与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18期 No.1086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灵;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已成为重塑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基于制度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构建了ESG导向下高校财务战略转型的系统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了治理结构重塑、资源配置优化、绩效评价创新及业财融合深化四维转型路径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机制。研究表明,高校在推进ESG财务战略过程中面临合规性风险、运营风险与声誉风险等复合挑战,需构建包含制度规范、技术赋能、能力建设与生态协同的立体化防控体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本文揭示了数字化技术在强化环境风险预警、提升治理透明度方面的关键作用,为高校财务部门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提供了理论指引与实践范式。研究成果对深化高等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理论、优化资源配置效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18期 No.1086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瑜;
在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适配本地需求的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路径迫在眉睫。文章基于数字人才与乡村发展的耦合关系,剖析贵州当前数字人才培养的实践状况与面临困境,提出产业嵌入型培育、数字化手段赋能及激励机制创新等路径。着重强调围绕特色产业设计课程体系、运用新技术开展培训,并完善组织保障与资源整合机制,以期为贵州及同类地区数字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引,助力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协同共进。
2025年18期 No.1086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明;吕鹏娟;靳伟凤;
数字经济时代催生重大变革,对高等财经人才提出新要求,须具备良好数字化素养、创造性学习能力,且处于有效的人机协同教育新生态。高等财经院校应精准把握知识体系从同质化向交叉融合转变、教学模式从教师中心向师生互动转变、人才培养从单方培养向多方联合培养转变的趋势。通过遵循高校财经人才培养新要求、构建交叉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发挥数字评价优势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财经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2025年18期 No.1086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勇;贾苗苗;
在我国产业结构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已成为连接人力资本供给与产业升级需求的关键纽带。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系统剖析产业转型升级期高职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技术迭代引发的职业技能需求升级、产业价值链重构导致的就业岗位形态变迁,以及创业生态系统不完善造成的机会识别障碍,构成了当前高职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构建教育供给、产业需求、制度保障分析框架,提出以产教融合深化技能形成机制、以创业教育重构能力培养体系、以政策协同优化发展生态的系统性路径,为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良性互动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2025年18期 No.1086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亚男;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企业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既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又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然而,当前部分企业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培训需求认知偏差、激励制度缺乏灵活性、培训评估体系不完善以及人才任用机制存在发展空间等问题。为此,企业可通过开展精准的培训需求分析、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提供完善的培训组织保障以及营造浓厚的培训文化等措施,构建高效的高质量企业人才培养体系。
2025年18期 No.1086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丽燕;刘动博;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为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开辟了全新路径。本研究构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直播电商双创人才“项目驱动”培养模式,以“三元融合”为核心理念,借助层级化项目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全流程AI赋能路径及校企协同机制,达成技术、项目与能力的深度耦合。在应用路径方面,需深化产教融合以构建产业适配型项目体系,精准对接行业技术迭代路径,搭建产教协同的课程更新与师资共育机制以及行业参与的评价机制,推动直播电商双创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塑造转变。
2025年18期 No.1086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俞晖;
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构建区域产业集群与地方高校生涯规划服务协同机制意义重大。研究表明,产业信息对接与需求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以及供需匹配效能评估是协同机制的核心要素。通过构建多层次信息采集网络、产业人才需求数据库和岗位胜任力模型,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依托智能化评估平台和决策支持系统,构建闭环反馈的供需匹配效能提升机制。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能够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人才供需匹配质量,为区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年18期 No.1086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先聪;
智慧医疗技术发展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结构性冲击。本文针对人才供需错位、培训体系滞后及绩效激励僵化三大问题,提出创新路径。其一,构建动态人才需求调研机制与数字化储备库,通过智能匹配平台和产学研协同实现精准配置;其二,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结合沉浸式入职计划、技能矩阵培养及战略领导力提升强化实战能力;其三,设计智慧医疗场景适配的量化考核指标(如代码质量评分、数据处理准确率),并创新虚拟股权转持股计划等长效激励机制。以联影医疗为案例,实证显示该模式使研发周期缩短22%、员工离职率下降33%,为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提供方法论支持。
2025年18期 No.1086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国经贸导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主办,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委刊、发展改革系统重要的工作指导刊,被读者誉为“发展改革工作的参考书”“经济工作的指南针”。我刊1984年创刊,是我国较早的国家级经济类半月刊,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版A刊扩展版,目前被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检索。刊物2024版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532,综合影响因子为0.205。期刊的国内统一刊号(CN)为11-3876/F,国际标准刊号(ISSN)为1007-9777。
2025年18期 No.108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建军;
<正>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位于长白山麓,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里,人口22.16万。汪清距俄罗斯边境40公里,距朝鲜边境只有18公里。汪清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是一方绿色的净土,有一个勤劳的民族——朝鲜族。如今这里青山绿水,沃野千里;这里稻花飘香,鲜花盛开。几十年来汪清人民为了守护祖国的绿色边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为汪清助力,为绿色汪清喝彩!这里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2025年18期 No.1086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经济干部必备经济学者必看企业家必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主办《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经贸导刊》和中宏网,重点宣传报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推广发展改革经验和典型案例,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经济管理》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科院人文社科期刊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2025年18期 No.1086 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