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森;
<正>时值岁末,一年一度的中国改革论坛经过认真紧张的筹备,今天于国谊宾馆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向参加本次改革论坛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本次论坛恰逢一个重要时刻: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央《建议》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战略部署,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改革发展,
2020年24期 No.99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杨伟民;
<正>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五中全会,要把握精神实质。我认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五中全会精神的大逻辑。新发展阶段,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回答了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我们要立足新阶段、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推动发展。新发展理念,就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新阶段推动发展的理论指南,回答了我们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
2020年24期 No.990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世锦;
<正>这次论坛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很有现实意义。笔者就"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释放结构性潜能"为题谈一些想法,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采取更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增长指标。中国经济首先受到疫情影响,但是又率先恢复,走势基本符合预期,三季度已经达0.7%,全年可争取2%左右的增长,正常情况下,明年可以争取7%—8%或者以上增长率。有人说是不是要重返高增长轨道,其实不是,因为今年基数低,明确恢复到正常状态就是这样的增长速度。
2020年24期 No.99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宋晓梧;
<正>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完全符合当前百年未有之国际国内局势变动的客观要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减少,国内需求占比相对提高,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大幅回落,从2006年的峰值66%下降到2019年的40%以下。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为应对未来的世界经济大变局,我们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
2020年24期 No.990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0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樊纲;
<正>公共服务指标涉及一体化和均等化。均等化是指获得的公共服务水平数量质量相等,如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大城市小城市乡村得到的公共教育的质量和数量应该相等。一体化是指一体的安排和财政统一安排,即体制上的一体化,包括社保及其报销、规则、水平等都按照一体统一的安排。一、"十四五"规划需要设定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等于社会民生相关的指标第一,"十四五"规划对于推动目标落实非常重要。2020年,我国决胜决战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0年24期 No.990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迟福林;
<正>总的看,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高水平开放有着其鲜明的特征: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以推动自由贸易进程为战略目标;以服务贸易发展为重大任务;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为重要保障。一、客观估计扩大内需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中的基本导向作用(一)未来5—10年,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的巨大内需潜力是形成国内大市场的重要基础一是消费结构升级。2019年,
2020年24期 No.99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华生;
<正>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的一个正式战略很多年,如果还是继续原有的思路。笔者觉得现在再研究新型城镇化的问题时,思路需要做一些调整,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一直在讲新型城镇化,但实际上推动是比较有限?农民工现在还有2、3亿人,加上家属,差不多是中国人口的1/3以上,确实是一个大比重。第一,在新的背景下,主要是国际大循环的背景,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过去讲新型城镇化主要是讲扩大内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扩大内需依然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现在提出"双循环","双循环"如果能循环起来,笔者理解核心就是要实现新型城镇化。
2020年24期 No.99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永文;
<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深入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特别是我国比较优势的发展变化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一、围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培育形成自动调节促进国民经济循环发展的内在机制培育形成动态调节促进国民经济循环发展的内在机制,
2020年24期 No.99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一鸣;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仅对巩固经济稳定复苏态势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有重大意义。一、疫情后消费恢复明显滞后今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但经济恢复仍不平衡。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5.9%,
2020年24期 No.990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张穹;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作用,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强调竞争政策是基础性政策。一、"十四五"期间竞争政策三大作用第一,竞争政策是"十四五"期间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一招。"十四五"期间,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竞争政策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起重要的作用,如加大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加大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机制运行空间;另一方面,提高竞争机制的运行效率,释放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建立容错机制,激励市场主体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2020年24期 No.990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铁;
<正>一、大力实施城镇化的原因第一,农村要富裕,要加快转移农村人口。由于劳动力流出,现在中国农村户均土地是10亩地。韩国是户均20亩地,日本户均是30亩地。如果要达到韩国的标准,在现有基础上还要转移1.9亿农村人口,如果达到日本的水平,还要转移2亿多农村人口。目前农民工外出打工有2.35亿,要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就要在农村要素市场化以后,通过适度规模化带来农业经营方式的根本变化。
2020年24期 No.990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党国英;
<正>一、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影响经济长期增长中国农产品市场调节的程度甚至比欧洲还要高,这从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中可见端倪。但是,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程度要比别的发达国家要弱。土地、资本、劳动三大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土地三项改革"的突破很少,这就导致以下诸多问题。
2020年24期 No.99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红冰;
<正>一、数据是数字经济第一生产要素第一,数据个性化应用使平台上更多的小微商家获得消费者流量,促进小微企业销量提升。针对商家的商品,通过数据个性化使用对比试验,测试组为关闭个性化推荐,曝光28万个商品;对照组为开启个性化推荐,曝光400多万个商品,是测试组的14倍。这说明,没有个性化推荐,"小而美"商品没有机会得到消费者的认识。
2020年24期 No.990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钱龙海;
<正>"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追求长期价值增长、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ESG理念备受关注。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是一种关注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企业评价体系。其中,环境(E)包括气候变化、污染防治、节能减排、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社会(S)包括员工权益保护及职业发展、
2020年24期 No.99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南储鑫;邱永辉;
<正>11月2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改革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探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问题。论坛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2020年24期 No.99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荣荣;
<正>自1959年实现自治以来,新加坡从60年代的"贫民窟"发展成当前的"世界城市",城市更新为其成功转型提供了空间和功能载体的有效支撑。作为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尤其是市中心的城市更新被认为是城市建设成功的象征,展示了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岛国如何平衡好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发展过程。回顾总结新加坡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其不同阶段的更新目标、内容及更新模式,对我国特别是大城市的城市更新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2020年24期 No.99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5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赵玉峰;
<正>西安一直是兰州对标对表的城市,但近年来两个城市在人口集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西安人口先减后增,兰州人口低速发展;两市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兰州市老龄化程度略高;两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兰州市略高;西安市人口重心向经济发达区转移,兰州市人口仍在主城区集聚。西安集聚人口的经验有户籍新政、落户补贴、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城市人口集聚需要发掘政策红利,提高综合实力,推动产业发展,加强管理服务。
2020年24期 No.99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2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毛毛;刘保奎;
<正>过去一个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为了实现快速发展,有意识地培育壮大省会中心城市,使其成为引领支撑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心城市引领型的区域经济,一方面能够有效吸引要素集聚、提升要素生产效率,但也带来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极化效应突出、"大城市病"等问题。破解"一市独大"难题,促进各类城市协同发展,形成以人为核心、符合自然承载能力、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区域经济体系,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2020年24期 No.99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成;
<正>山东是沿海大省、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分析其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来看,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可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
2020年24期 No.990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